在 ACM 集训队年会上的讲话
尊敬的学校领导、指导老师,亲爱的队员们:
时光飞逝,转眼间又一年的ACM竞赛征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我是ACM集训队现任队长程义威,在此,我谨代表全体队员,对过去一年的训练与竞赛进行总结。
# 一、荣誉与成绩
有人问,我们团队为什么比别的团队取得的成绩好这么多,这里我给出自己的答案
训练
这一年,我在训练方式上做了一些改变,淡化传统单向的老师授课,学生听讲的教学方式。借鉴了国外公开课的方式,写文档让学生自学,并独立完成课后的 Lab 作业。还学习中国科学院大学的“一生一芯” 计划中的“分享会”,一对一地对队员进行提问,为他们个性化提出学习建议,同时也拉近了,我,老师,同学之间的距离,还要求队员写学习记录,每天做了什么,遇到了什么问题,这是
我深知一句话,“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。”,通过自学指南,分享会,学习记录,我们的队员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,在团队中所学到的算法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、价值观,这将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有着莫大的帮助
精神
与其他团队不同的是,我们团队没有强制考勤,但是同学都自发过来训练,没有晚课的时候,周末的时候,许多队员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到C418自行打模拟赛
似乎,打ACM已经不是一种负担,而是一种享受,更是一种传承
从李丹老师建立ACM集训队开始,到喻若周学长把ACM集训队推向一个高潮,到上一届的邓力豪队长,再到我们这一届让集训队的成绩更上一层楼
我们ACM集训队人都有着 “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,一种乘风破浪的精神,和一颗永远胜不骄败不馁的心”
还记得我剪了一个“樱花泪”的视频,当时看哭了很多人,我发到网上之后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,当时在江西师范大学的集训队队长还和我说,他们让他们的队员也都学习了这样的ACM精神
也正是靠着这种精神,这一年,我们“樱花泪”队在多项赛事中展现了实力与风采,收获了丰硕的成果:
还记得西安邀请赛最后一题我一直查不出错在哪里了,无数次想过放弃:其实当时已经稳银牌了,其实银牌也不错,我脑海里就浮现出刚进校李丹老师拉着我看橱窗里面的奖牌,告诉我锦城学院是没有金牌的,我一定要为锦城学院拿到第一块金牌。
正是这份初心未改,驱使我在代码的细节中苦苦寻觅,完成了锦城学院金牌从0到1的突破。
社团化
我们团队的队员除了在一起训练打比赛之外,在生活中,也是非常非常好的朋友,我们课外还组织了一些其他活动,我组织的桌游活动,刘宇航和肖依霖组织的魔方互动,活跃了队内的气氛,拉近了队员之间的关系
# 二、感恩与致谢
首先,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训练环境,还是帮我们报销了ICPC赛事的经费,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备赛。
其次,感谢李丹老师和吴诗涵老师 的辛勤付出。李丹老师在日常训练的耐心指导,赛时的全程陪伴,您们不仅是我们的引路人,更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。
感谢所有感谢我的支持我和队友 ,陪我走过这么长的算法路
# 三、致队员:不忘初心,未来可期
最后还有一些对队员们要说的话,其实我知道,我当在平时的训练和管理方面还有很多很多问题,感谢队员们对我的包容
很多大一的队员也和我反映,这条路走起来很泥泞。确实是这样的,ACM-ICPC 作为计算机类的顶级赛事,想拿一个省奖都绝非易事,但也侧面反映出了这个奖项的含金量很高。
就像爬雪山那样,我们正在雪山的山间,看着前面星星点点的队伍,前面有许多人,后面也有许多人,我们在仰望很多大佬的同时也应该留意,其实悄然间,自己已经超过了很多很多人。
我在这一路走来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瓶颈与挫折,遇到问题不要想着放弃,我们一起讨论如何解决,成绩不是重要的,重要的是为一路披荆斩棘的自己感到骄傲。
对于那些大二大三或者不打算走算法竞赛这条路的队员们,我想对你们说:计算机的世界不仅算法竞赛,人工智能,软件开发,数据分析,操作系统,底层优化,游戏开发等等很多方向都非常有趣,利用学到的算法知识在各个领域发光异彩
新的一年,我相信学弟学妹们肯定能比我们做的更好,带着“成都锦城学院”闯入ICPC全国总决赛的舞台!